第三十二章 三字经
兼顾这么多条要素的情况下写出贯州,自然算作成功,可那人是李讲,李镇国!能用寻常的标准吗?”
民间人声鼎沸,百姓激烈的讨论。
许多人并非是真的对李讲有成见,而是觉得李讲大限将至,能写下的作品越来越少。
人都是自私的,很多人都希望,李讲留下的作品能对自己起到作用。
而孩童韵文……
很显然,凡是能够自由发表言论的,基本都超过了这个年纪。
不过,人们怎么想,终究是无法影响到李讲的。
在各部门全力配合之下。
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一辆辆马车,便出现在街头巷尾,将崭新印刷的报纸,送到报亭。
外界议论归议论,真到了发行的这一天,一个起的比一个早。
许多下人被主人吩咐,天都没亮就爬起来了,守在长安保亭面前。
到了六点半,大唐各地,凡是《长安报》设立的报亭,全都被人山人海围起来了,排满了客人。
一开始,一部分人还很忐忑,不确定李讲到底写没写作品。
但伴随着报亭开张,第一份报纸卖出去。
那人交付钱后,居然没走,就站在报亭面前,急不可耐的翻起了报纸。
他很快就看到了李讲的署名,顿时狂喜大叫,“诸位!诸位!李镇国真的写作品了,而且不是一首,而是三首!”
排队的人群本就蠢蠢欲动,这么一番话放出,简直如同往火苗里倒油。
刹那间,气氛直冲顶峰,所有人都无法保持淡定了,前拥后挤。
“前面的动作快点啊!我已经等不及了!”
“别挤,别挤!”
“我的天啊,前面那个,你一个人到底要买几份报纸?你怎么不把这间报亭的包圆了呢?”
没买到报纸的人心急如焚,买到书的人欢欣雀跃。
有人买到报纸之后,便火急火燎的往家里面赶,那一般都是下人,给府里的千金或者公子跑腿。
而有些人,干脆直接就不走了,三五成群就坐在了路边,当场就翻了下来。
因为心痒难耐,实在是忍不了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是《三字经》的开篇。
许多人看到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失落,如同被泼了一脸的冷水。
“果然是写给孩童的,李三公子说的没错。”一些人叹息。
李恩早就说了,李讲这一次最看重的作品是孩童读物。
不过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