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叔且慢

首页

第七百二十六章 社学体系

首先,赵德昭觉得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要培养人才,教育则是基础。

是以,他准备建立三级社学体系。

第一级,村社蒙学,以识字算数为主,第二级县学,教授经义策论,第三级州学,分科教育。

最主要的就是州学,想要考科举的便按照正常流程学习四书五经,可若觉的没有资质科考,也能选别的科,类似于算科、律科此类,也会在州学中开设“天工院”,选拔科技创新人才。

“天工”二字取自《天工开物》,这本明朝的科技大全,希望能为大宋选拔出一些科技人才,不管是火器上的也好,或者天文上的也罢,只要有利于民,便能得用。

此外,寒门学子可申领“养贤钱”。

这个想法,赵德昭在创办慈幼局和养和堂时便有了,可当时因为实在缺乏银子,也只能草草从各地学田里头出,也实在微薄,不足以覆盖全部寒门学子。

眼下,国库丰足,赵德昭也能为百姓的幸福生活考虑更多。

当然,这“养贤钱”也不是随便就能申请的,他得附和三个条件。

其一户籍上,需为五等户以下,提供里正和三个邻人的联保,防止冒籍贪朝廷的钱。

其二,学业上也得出示证明,蒙学阶段由社学先生出具,县学以上则需通过考核,排名在中上者方能申请。

其三,道德品格审查,“养贤钱”中的“贤”字,除了有能力之外,自然也是需要贤良之辈,无作奸犯科记录,更不是为祸乡里的恶霸。

如此,按照蒙童、县学、州学分别给予每月五十、一百、一百五十文的补贴,若能考入太学,则给五百文补贴,成绩好的还能再给奖学金予以奖励。

此外,对于首次申请通过的寒门学子,这钱也不是就一直领下去了,每年都要派官员核查家庭财产,若有脱贫的则不会再给,若学业退步也会暂停,若犯了错处也是一样。

遇到灾年会上浮三成,对于冒领者则罚没家产的三成,担保人连坐,领了钱又辍学的,按照辍学时间追回补贴。

除此外,凭借“养贤钱”凭证,可在特定店铺中半价购买官造笔墨,也能在冬季预支三个月补贴购置棉衣。

另外,办理的学校中也需要打杂的,若有学生愿意以工代补,朝廷还能按照当地工资水平给予工钱。

赵德昭是借鉴了范仲淹“义庄助学”和朱熹“社仓粮补”的模式,又比照“膏火钱”将这方案可以覆盖所有学生。

同时,赵德昭引入“绩效挂钩”现代理念,不同于原先纯慈善资助,如此一来,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